日期:2025-07-11 04:53:56
7月9日晚间,2025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上海的录取工作已基本结束,结合零志愿批次、强基计划、保送生等多渠道数据,清北在沪招生呈现新变化。
一、清华零志愿在沪扩招达27%
7月9日晚,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信息显示,零志愿批次中,清华大学设3个院校专业组,招生计划33个,最终录取33人,而去年录取的人数为26人,扩招了7人,扩招比例达27%;北京大学设2个院校专业组,招生计划27个,最终录取28人;另有北京大学医学部设1个院校专业组,招生计划1个,最终录取1人。
除Q组外,清华、北大各专业最低录取分均大于等于621分,比去年的618分提升了3分,分数线创历史新高。此外,两校的外语和竞赛类保送生、强基计划、高水平运动队、拔尖创新人才等招生与零志愿批次同期完成。
展开剩余62%二、强基计划入围线提升7分
清华北大在沪除了裸分上线的零志愿62人外,还有外语和竞赛类保送生、强基计划、高水平运动队、拔尖创新人才等招生,总计招生人数约200人左右。初步统计显示,清北强基计划在沪共录取106人,其中北大57人、清华49人。上海中学达到30人,位居榜首;华师大二附中(22人)和复旦附中(19人),紧随其后,三校占比超 67%。
按照清华北大强基招生入围比例通常为1:6,2025年上海入围分数线:清华:理科组604分(全市位次878),文科组595分(位次1795);北大:理科组606分(位次726),文科组606分(位次726),清华理科组分数线上涨7分,北大理科组上涨8分,文科组北大首次与理科组同分。
三、保送生渠道持续稳定
2025年上海共有26名学生通过保送进入清北,其中14名清华保送生全部来自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(上海中学11人、华东师大二附中3人),北大保送生中 4 人为竞赛生、8人为外语类(上外附中7人、浦外1人)。
四、头部高中垄断加剧
上海中学、华东师大二附中、复旦附中三校占据零志愿和强基计划总录取人数的 73%,其中上海中学零志愿录取25人、强基30人,总数达 55 人,创历史新高;华东师大二附中在北大强基中表现突出,录取18人,占北大上海强基总数的 32%。
2025 年清北在沪录取呈现 “规模稳定、门槛攀升、资源集中” 的特点,零志愿批次和强基计划共同构成 “掐尖” 体系,传统名校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。随着上海高考报名人数持续增加(2025 年达6.3万)和高分段竞争加剧,未来清北录取的 “头部效应” 或将持续强化。
对于考生而言,需提前规划学科方向、提升综合竞争力(尤其是竞赛和校测表现)是冲击清北的关键路径。对高分段考生,需同步布局零志愿和强基计划,确保至少达到620分(全市前80名);对竞赛生而言,应尽早规划学科竞赛路径;对于学霸级考生,要多关注强基计划的 “校测逆袭” 机会。
对此,你怎么看?
发布于:上海市配资公司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